中国中期重组再度终止10个月资产重组陷入死循环
华夏时报记者叶青北京报道
合并牵动着投资者的心。 今年年初,中国中期(000996.SZ)披露了与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的重组公告,引起投资者关注。 然而,11月14日晚,中国中期宣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这意味着将持续10个月。 资产重组再次陷入死循环。
至于终止原因,公司表示,自公司披露该方案以来,推进本次重组方案的时间已超过6个月。 这也反映出重组相关方、监管审批、中介核查等耗时的工作。
11月15日,中国中期触及“一”涨停,收于7.7元/股。 11月16日,股价创下近年来新低7.42元/股。 截至11月17日,中国中期股价收报7.54元/股,当日市值26.01亿元。 中国中期融资融券信息显示,11月16日,融资偿还净额732.8万元; 融资余额2.76亿元,创近一年来新低,较上日减少2.58%。
重组再次终止
自2008年以来,我国多次启动国际期货中期收购,但从未成功。 对于重组终止的原因,中媒表示,资产重组的主要原因是采用吸收合并的方式,方案复杂、涉及环节较多。
回顾本轮重组,今年1月初,中国中期公告称,因筹划出售重大资产、吸收合并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募集配套资金等相关事宜,经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中国中期股票自2021年1月14日开市起停牌。2021年1月27日,中国中期股票第八届第三次会议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吸收合并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及募集配套资金及关联交易方案的议案》及其摘要》等相关议案至本次重组。 同时,经向深交所申请,中国中期股票将于2021年1月28日上午复牌。
据了解,本次重组内容为,中金计划将除中金持有国际期货25.35%股权、北京中金时代基金销售公司100%股权外的全部资产及负债出售给中金集团。 ., 有限公司,以及相关负债。 同时,中国中期向除中国中期以外的国际期货全体股东发行A股作为吸收合并对价财经日历,与国际期货实施吸收合并。
不过,此次重组也很快迎来了监管部门的询问。 2月5日,公司收到《关于重组中国中期投资有限公司的问询函》。 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
5月6日,中国中期披露了《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批复》及《中国中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吸收合并中国中期投资《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募集配套资金及关联交易方案(修订草案)》及其摘要。 3月1日、3月30日、5月7日、6月7日、7月8日、8月10日、9月10日、10月11日,中时指数按照规定披露了本次重组的具体细节。 进度。
重组之际,一则公告敲响了股东们的心。 华中中期11月14日晚间公告称,公司此前拟出售重大资产、吸收合并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募集配套资金及关联交易。 11月12日,公司召开第八届董事会临时会议、第八届监事会临时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议案》,公司同意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并承诺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个月内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对于终止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原因,公告表示,自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以来,公司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积极组织相关方就有关事项进行反复讨论。参与本次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沟通和认真论证。 鉴于本次资产重组采用吸收合并方式,方案复杂、环节较多。
首先,本次合并涉及吸收方上市公司、被收购方期货公司、两家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及期货公司的少数股东。 本次交易范围既包括上市公司收购的资产,也包括期货公司收购的资产。 就公司整体资产而言,中介机构核查、调查工作量较大,导致相关工作耗时较长。
其次,并购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需要获得中国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批准和批准。 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需要开展大量工作,导致工作时间较长; 近一年多来,我国资本市场涉及上市公司、期货行业的监管标准日趋完善中国期货,新的政策、标准、规定也不少。 由于本次重组,上市公司、期货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甚至中小股东要做的工作越来越细致,相应的中介机构核查和调查工作也需要较长时间。
由于上述原因,经协商认为,自公司披露该方案以来,推进本次重组方案的时间已超过6个月。 为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经认真研究,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承诺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就终止重组相关事宜,《华夏时报》记者致电中国中期董事会办公室秘书,并根据公布的邮箱地址发送了采访函。 但邮件不断被退回,但董事会办公室秘书始终表示邮件地址正确,可以正常接收。 他不愿提供其他联系方式,且截至发稿时,采访信中的相关问题尚未得到直接答复。
除了本次重组再次失败之外,记者发现中国三季度中期报告也并不理想。 前三季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2873.45万元,同比下降6.14%;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23.79万元,同比下降54.84%; 扣非净利润290.35万元,同比下降59.57%; 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业务收入1281.95万元,同比下降1.87%; 单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4.77万元,同比下降75.74%; 单季度扣非净利润75.75万元,同比下降75.41%。
2021年半年报显示,中国中期主营业务为汽车服务业务、零售业务、基金业务,占比分别为99.89%、0.11%、0.01%。 由于公司近年来并未加大对汽车服务行业的投入,业务规模较小,运营成本较高。 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和联动效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销售继续受COVID-19疫情影响,公司整体汽车销量下降。 。
记者发现,近十年来,我国中期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普遍呈现下降趋势。 2011年其非净利润仍为5600万元,2020年仅为9000万元。 近十年来,公司累计实现非净利润仅1.9亿元。
上海某私募基金杨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年来我国中期营收都在亿元以下,这自然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 今年6月3日,深交所向中夏中期发出年报问询函,要求中夏中期说明收入大幅下降、现金流持续负值、高收入和费用严重偏离等七项问题。 -溢价收购基金公司。
据了解,深交所要求华夏中期结合其主营业务发展情况及可比同行公司情况,说明营收大幅下滑的原因; 连续四个会计年度营收低于1亿元的,是否还有继续经营的能力; 经营现金流量连续四个会计年度为负值的原因和合理性将由年审会计师审查并表述。
此外,深交所还询问了中国中期高溢价收购基金公司后基金业务成本与收益不匹配的原因; 高档汽车业务毛利大幅增长的原因; 前五名客户均为个人的业务内部控制情况; 应收账款中高比例股权转让款回收等七项问题; 经营中是否存在流动性风险以及董事会秘书是否长期缺席; 以及如何确保公司披露的质量。
13年坎坷之路
中国中期并购重组历程充满曲折。 2008年,中国重大资产重组中期计划意外结束。 2012年1月,中国中期再次筹划重组,拟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向公司控股股东中期集团有限公司购买期货资产。然而半年后,公司发布公告宣布,重组的终止。
对此,中国中期表示,在金融、创投等特定行业公司借壳上市规定出台前,不适用现行借壳上市规定,证监会不受理借壳上市申请暂时从期货公司。
进入2014年底,中投再次谋划资产重组。 本次重组内容为向中国国际期货的七名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其持有的国际期货80.24%的股权。
同时,拟通过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股票筹集配套资金,作为本次股份购买生效的条件。 然而,在长时间停牌之后,中国中期再次宣布终止并购。 原因是,该预案反馈期恰逢2015年6月15日上证指数快速深度调整期,证券期货监管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应对快速变化。我国证券期货市场的改革,导致本次重组方案涉及期货市场的监管环境、方式和规则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2019年5月,中国中期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向中期集团等七家交易对手非公开发行股份,并收购中期集团等七家交易对手持有的国际期货70.02%的股权。 但同年9月,中投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暂停本次重大资产重组。 继2019年再次宣布终止并购后,2020年11月期货市场基金经理,中国中期再次宣布重启重组。
2020年11月19日,中国中期发布公告,拟将重大资产重组有效期延长至2021年5月27日。为了避免因重组再次引发风波,中国中期迅速撤回了相关申请文件,并于2021年1月8日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撤回申请材料仅5天后,即2021年1月14日,中国宣布中期恢复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发布停牌公告。 不过,对于看好中国中期重组的投资者来说,经过10个月的等待,他们正在等待另一则终止并购重组的公告。 难怪中国中期股吧里怨声载道。
甚至有投资者问:证监会2012年曾表示,符合条件的期货公司可以IPO,暂时不接受借壳上市。 政策尚未放开,为何贵公司需要一次又一次的重组? 贵公司的这种行为是否属于欺骗性重组?
最新终止重组对股东来说是又一打击。 长期以来,在南华期货、瑞达期货上市之前,中国中期一直是A股市场知名的期货概念股。 但由于股权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际期货这一中期优质资产加载上市公司的预期由来已久。 然而,重组之路却命运多舛。 从公开统计来看,自2008年以来的13年间,我国中期与国际期货重组至少有5次。
不过,中国中期重组的终止与此前的市场背景有很大不同。 近年来,A股期货公司的队伍有望逐步壮大。 瑞达期货、南华期货均已在A股上市,更多期货公司也走上IPO之路。 此次重组终止后,中期内中方是否会再次提出新的重组方案? 媒体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