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与发展趋势分析(附全文)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 长寿时代,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仅靠养老金第一、第二支柱难以满足居民养老保障需求。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将成为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保险、银行、基金等符合条件的产品可以纳入个人养老金制度安排,有利于缓解第一、二支柱的养老压力。 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了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的背景和要点,分析了保险、银行、基金在个人养老金产品和服务供给中的现状,并运用SWOT方法对个人养老金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三者在个人养老金领域的优缺点。 提出协同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个人养老金制度建立
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背景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加速,长期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较大缺口。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2%,超过国际通用的深度老龄化指标14%。 2001年以来,老年人口比重增加了7.1%,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 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增长缓慢,长期不足以应对老龄化加速趋势。 《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在企业缴费率降低至16%的条件下,2027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将达到7万亿元的峰值; 然后只需8年(到2035年)资金余额就会耗尽。
从结构上看,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第一支柱占比较高,第三支柱尚未形成规模。 从各支柱情况看,截至2021年底,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不含全国社保基金)累计余额6.40万亿元,占比58.1%; 第二支柱企业(就业)年金规模近4.40万亿元,占比40.7%,比重大幅提升。 增长主要得益于职业年金,但职业年金仅针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覆盖范围有限(见图1)。
从规模上看,我国养老金储备相对不足。 财政部数据显示,我国养老金余额8.89万亿元,仅占GDP的9.0%,远低于发达市场水平。
考虑到当前养老保障“三大支柱”发展不平衡,仅依靠第一、第二支柱模式难以满足公民养老保障需求。 因此,政策层面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恰逢其时。
(二)个人养老金制度要点
从制度内容看,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促进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公示纲要(人社函[2022]63号),中国银保监会等(以下简称《公示纲要》)提出,个人养老金制度具有个人账户制度、统一税收优惠、投资产品多元化等特点。
首先,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由个人缴纳,全额积累。 个人养老金账户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设立。 该账户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依据。 同时,参与者应在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指定或开立唯一的个人养老基金账户,可用于个人养老金缴费、收入征缴和个人所得税。 个人养老金缴费限额为每人每年12000元。 资本项目是封闭的,其权益属于参与者。 除非另有规定,否则不允许提前取款。 账户模式将有效解决产品转化难、监管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其次,个人养老金享受有关部门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以个人养老金账户为基础。 个人养老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多种产品,包括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符合规定的产品。 此外,不同的税收政策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付款方式。 但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由于纳税人口较少,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力相对有限,税收优惠额度仍有提升空间。 《意见》提出,有关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三是个人养老金可投资产品多元化,涵盖保险、银行、基金等主要产品类别。 合格的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是运行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注重长期保值、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 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产品形态多样化。 此外,在资金运用方面,预计符合条件的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将根据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进行不同的权益类资产配置组合。
最后,就未来市场走势而言,结合《意见》、《宣传纲要》等文件内容,在个人养老政策出台初期,社会整体认知度不高,个人养老保险政策出台的初期,社会整体认知度不高,个人养老保险政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税收等优惠政策范围主要限于特定个人养老金。 产品方面,预计愿意参与的群体以试点城市中等收入及以上人群为主,账户资金总体规模较小。 特别是从税收角度来看,个人养老金的目标客户群体主要是纳税居民,即月收入达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5000元及以上的居民。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纳税人口中,城镇就业人员约7000万人,个体工商户约1.03亿户。 同时,结合目前实施的各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计划,每月人均累计扣除额约4000元。 因此,如果参照目前税延养老保险的EET模式,只有月收入水平在9000元以上的居民才能真正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中长期来看,随着居民养老意识提升、税收优惠等政策力度加大、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养老金“三大支柱”结构优化和相关制度完善中期来看,个人养老金将迎来规模化。 快速提升和长期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养老金第三支柱,推动了养老金保障结构体系的优化。
(三)保险、银行、基金养老产品金融供给现状
个人养老金制度出台前,养老金第三支柱相关产品已在部分地区试点,个人自愿参与,主要包括2018年推出的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2018年推出的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等。 2018年、2021年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1年养老金融产品等(见表1)。 除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外,其他产品目前尚无税收等优惠政策。
1. 保险参与个人养老金融产品
近年来试点的个人养老保险产品主要包括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于2018年4月试点,截至2021年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29亿元(见表1); 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于2021年6月试点,截至2022年2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29亿元,保费收入4.72亿元。 2022年3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全国,试点机构新增各类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见表2)。 受覆盖范围、优惠力度、销售渠道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保险公司试点效果均低于预期。
但事实上,真正具有长期养老属性的保险产品并不仅限于个人税延商业养老保险和专属商业养老保险。 保险业对个人养老领域的探索和贡献还远不止于此。 截至2020年末,养老财产商业保险责任准备金约3.3万亿元,其中养老年金保险期末责任准备金约5800亿元。 同时,一些大型养老保险公司率先探索医养结合、养老社区等服务模式,推动虚拟保险产品与实体医养服务相结合。
2、银行参与个人养老金融产品
《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可以投资储蓄存款和理财两类银行产品。 2021年,养老金理财产品将在“四地四机构”试点,四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将于2021年底推出相关产品(见表3)。 2022年2月,养老金理财产品试点范围扩大至“十地十机构”。 经贝莱德建信理财批准试点,目前已有11家理财公司参与发行养老金理财产品。 据国务院新闻办2022年4月15日消息,目前已有16款养老理财产品成功发售,共有16.5万名投资者认购,认购总额达420亿元。 随着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快速发展,银行产品设计和投资管理能力迅速提升。 银行养老金理财产品对于中低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此外,有关退休储蓄产品的规定尚未出台。
3、基金参与个人养老金融产品情况
截至2022年4月30日,市场上共有190只养老目标基金,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主要是养老目标风险基金(TRF)(见图2),整体表现良好。 Wind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股市触底时,市场上56%的养老目标基金自成立以来仍保持正收益。 其中,自成立以来,年化收益在5%至10%的基金有45只,年化收益在10%以上的基金有15只。 同时,大型基金公司养老目标基金收益好于整体水平。 排名前十的基金公司养老目标基金中,今年以来有61%实现正收益。
2、保险、银行、基金参与
个人养老金比较分析
本文基于个人养老金的制度特征,结合市场、产品、政策等因素,重点分析保险、银行、基金在产品、渠道、制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方法构建保险、银行、基金开展个人养老金。 黄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SWOT)矩阵图并进行比较分析。 本文在SWOT分析的边界上,聚焦个人养老客户的需求,分析各类机构的产品和投资能力,并适当延伸至非金融养老服务。
(1)保险、银行、基金SWOT矩阵
通过SWOT分析可以看出,在参与和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方面,保险、银行、基金各有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有共性和各自特点(见表 4)。 其中,机遇与挑战的共性主要体现在政策和市场环境上。 一方面,长寿时代多层次养老需求持续增加,居民收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 即“养老保障需求”和“个人养老金融资能力”呈现“供需双增”的局面,各类机构面临良好的个人养老金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述,目前的税收优惠等政策力度和覆盖面都相对有限。 此外,目标客户群体的养老保障意识和个人养老金意识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因此,在初期市场规模及后续展期付款、开发新客户、业务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存在重大挑战。
(2)个人养老金参保SWOT分析
保险公司的核心优势是长期乃至终身的保障产品设计和风险管控能力。 同时,通过布局养老产业链,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率先挖掘和解决客户实际养老痛点。 特别是大型保险机构产品和服务体系完善,地域覆盖范围广,点对点销售能力强,客户定位与个人养老目标客户相匹配。 形成了“保险产品+服务”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有利于解决客户养老问题。 过程中的痛点。
劣势方面,首先,在当前市场上,保险公司的市场影响力和声誉参差不齐。 早期市场短期产品和中小机构的一些混乱可能会对大型寿险和养老保险公司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其次,保险公司线下业务拓展方式的人力成本较高,而线上渠道建设相对薄弱,点击率和浏览量较低。 最后,个人养老金面临着维持产品收益率的巨大压力,仅靠产品收益可能不够具有竞争力。 为了防范终身保障型产品的利率损失风险,预定利率较低。
从机遇与挑战来看,除了市场共性因素外,保险发展个人养老金的重要机遇是居民长期保险意识的不断提升。 特别是COVID-19疫情和常态化防控,引发了公众健康意识和保险意识的增强,对个人影响很大。 对养老、长期护理、医疗保健服务等多层次保障关注度持续提升。 此外,如何将养老产业链布局与个人养老产品有效对接并提升服务,是保险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
(三)银行参与个人养老基金的SWOT分析
该银行的核心优势在于掌控个人养老基金账户,可以在个人养老金业务入口直接获客。 《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参保人应当指定或开立唯一的个人养老基金账户。 该账户应在符合规定且具有唯一性的商业银行指定或开立。 从客户全生命周期来看,个人养老金的参与过程需要经历开户、缴费、投资、支取、使用、传承等过程。 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漫长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账户管理能力和持续服务的优势凸显出来。 此外,该行还具备销售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公募基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资质。 此外,银行便捷的线上线下服务可以为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综合个人养老金。 服务。
劣势方面,首先,银行现有的养老金融产品在期限和支付方式上,养老属性较保险弱。 市场上大部分养老理财产品的核心实际上是五年期中低风险理财。 预计还需要采取相关后续措施。 产品优化设计。 其次,银行理财子公司独立后,与基金公司相比,投研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尤其是权益类资产和长期资产配置能力方面。 最后,现阶段银行在推动医养结合方面延伸服务能力有限,创新空间不大。 尽管部分银行机构提出了养老金融战略和拓展养老服务的愿景,但其业务实践大多局限于渠道的老龄化友好转型。 目前,医养结合服务仍处于蓝图阶段,尚未真正落地。
从机遇与挑战来看,除了市场共性因素外,银行发展个人养老金的重要机遇是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品牌效应,使得个人养老等中长期业务更容易获得客户信任。养老金。 从长远来看,个人养老金可以为银行带来优质的个人客户和长期、低成本的资金。 如何围绕个人客户的养老需求组织金融和非金融产品和服务,将决定银行能否突破同质化服务,取得个人金融业务洗牌成功的关键。 此外,资管新规打破了刚性兑付要求,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下降。
(4)参与个人养老金的资金SWOT分析
作为养老目标基金产品的提供者,基金公司的核心优势是相对更专业的投资管理和咨询能力。 风险偏好较高的居民倾向于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养老基金产品。 证券、基金公司凭借标准化资产的投资优势,可以通过养老目标基金提供增收策略和工具型产品,为个人养老产品提供相对较高的回报。 同时,结合业务中积累的中高净值客户的实际需求,以投资顾问服务和个人养老金作为留住客户的重要手段,推动基金销售从卖方向买方转变。附带基金投资管理。
劣势方面,与银行类似,基金产品在期限和支付方式上不具备较强的养老金属性,需要产品设计优化; 同时,证券、基金机构基本不具备提供养老服务的能力。 此外,与保险、银行的线上线下优势相比,证券、基金机构触达客户的渠道较窄,新增有效个人客户尤其困难。
从机遇与挑战来看,除了市场共性因素外,我国资本市场日趋成熟、投资市场不断发展壮大,为基金产品在个人养老金投资收益方面取得比较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市场基础。 此外,资本市场短期波动较大,风险较大。 如何平滑个人养老金收入,是证券、基金公司面临的重大挑战。
(五)保险、银行、基金比较分析
综上所述,在推动个人养老金方面,各金融机构各有优势,既互补又竞争,共同满足个人养老金的差异化需求(见表5)。 其中,保险的主要优势是产品与养老服务的有效结合,银行的主要优势是全产品销售和一站式服务,基金的主要优势是投资能力和投资管理服务。
从渠道方面来看,银行具有较强的相对优势。 在中长期养老金理财领域,客户原有使用习惯和渠道依赖度较高。 银行掌控着个人养老基金账户,与居民有更多的纽带点。 同时银行有银行理财、养老保险产品、储蓄和公募业务。 拥有各类基金养老金产品销售资质和经验丰富的个人财富管理服务团队,个人可通过单一银行渠道完成多种产品配置。 因此,由于养老产品种类繁多、锁定期长的特点对产品方极具吸引力,渠道方有能力影响产品方的格局,而位于渠道方的银行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从产品和服务端来看,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产品与养老服务结合领域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这将有助于其在中高端客户中获得独特的市场份额。 对于客户来说,储存养老金的核心目标是解决老年人的医疗、吃、穿、住、行问题。 目前,保险公司正在率先布局养老产业链,在满足客户养老金存储需求的基础上,将产业链延伸至养老服务供给。 ,形成除投资收益方面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外,产品端的核心竞争优势。 从产品性质来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具有账户独立核算、投资联动属性、账户价值具有最低保证收益、到账即转为年金给付等特点,更符合长期稳定的养老保险产品特点。养老金属性的保值增值要求。
从投资角度看,个人养老政策的出台将有效提升居民资产管理意识。 证券基金公司将凭借相对较强的投资能力赢得具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消费者。 同时,券商可以依靠优秀的投资顾问服务,根据投资者不同时期的不同风险偏好,为投资者提供保守型、稳健型、成长型等多种选择。
从机构角度看,无论是保险、银行还是基金,行业领先的大型机构品牌效应强、产品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优势较为明显。 大型保险公司在养老体系“三大支柱”方面拥有运营和投资经验,在养老服务端增添优势; 大型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个人养老基金账户的长期锁定和普惠特性,增加线上线下渠道的比较优势; 大型证券、基金公司通过优质的投资顾问服务获取和留住客户,更有利于培养客户的金融资产配置意识和习惯。
3. 推动保险、银行、基金
关于参与个人养老金发展的建议
面对养老保障体系不平衡、养老保险市场供需不匹配、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针对性等现实问题,结合各自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保险、银行和基金要依托政策内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将金融与养老有效结合,助力实现养老第三支柱的健康发展。
(一)政策层面
一是根据政策的普惠性,建议允许以家庭为单位缴纳,强调个人和家庭的责任。 对此,我们可以参考新加坡的经验,尝试让家庭中高收入者代低收入者缴费(例如,一对夫妇中高收入者配偶代低收入者缴费)。 -收入配偶),并允许家庭中的高收入者代表低收入配偶支付金额。 提供税前抵免或豁免,以强调个人和家庭提供养老金的责任。
其次,结合税收优惠政策,可以考虑让未达到税收起征点的中低收入人群参加个人养老金在领取时选择免税(TEE)税收优惠模式。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虽然有10.3亿参加各类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有资格设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达到月收入5000元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不能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好处。 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国际经验,让TEE和EET两种税收优惠模式并存,让中低收入人群选择TEE模式。 由于低收入人群尚未达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房地产市场,选择TEE模式本质上可以使个人缴费、投资收益、满期领取免税,在领取时充分享受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好处。 同时,一旦中低收入人群随着收入提高而达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TEE模式也能确保其收入在进入个人养老金账户之前已经纳税,避免通过税收手段偷税漏税。个人养老金。 案件。
三是加强养老投资教育宣传和知识普及,引导居民合理规划养老资金、理性选择金融产品。 尤其要引导中青年树立养老保障意识,提前谋划。 在个人养老金宣传推广中,应提醒中青年群体结合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关注自身养老金保障的供需关系,认识个人财富的重要性管理,学习如何使用个人养老金储备和其他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职业,家庭和日常生活中的个人担忧。
(2)保险领域
首先,在个人养老金框架下,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客户的特征和风险承受能力来提供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养老金安全产品,以提高匹配客户需求的相关性。 适当扩展产品类型,利用精算和长期基金管理的优势,并设计和开发长期的养老金安全产品。 此外,根据个人养老金,我们为客户提供额外的人寿保险,退休金年金保险和其他产品的匹配计划,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需求,并为客户的养老金资产提供保证和保证。
第三个是面向市场的,并加速了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协调开发。 消费者长期养老金节省的最终目标是在老年时获得相应的养老金服务和医疗服务。 根据初步探索,面对老年客户群的非财务需求,大型保险公司应继续全面发挥其首次推动力的优势股票市场,并积极寻求与医院,保健行业,退休,退休等市场实体合作房地产,高级大学,旅行社,退休度假村等,共同建立养老金金融生态系统。 根据吸引生态系统的流量,我们指导客户群体脱机营销和增强体验,并通过产品服务和服务生产化实现多级老年人护理服务和老年护理安全产品的有机整合。
(3)银行领域
首先,全面发挥建立和管理个人养老基金帐户的优势,并在良好的市场认可的帮助下在入口处获得有效的客户获取。 通过在线宣传和离线促销,吸引客户直接与银行开设个人养老基金帐户(而不是由其他金融机构开放),从而增强了银行在个人养老金中的优势。 特别是,它通过各种门户网站终端的在线渠道扩大客户获取的范围,通过全面的在线服务系统和特征性服务项目完成有效的“现场客户”,驱使年轻团体加入养老金安全投资,并培养个人的普及养老金。 针对客户和核心客户。
第二个是加强中和长期老年护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养老基金的长期安全和收入的稳定一直是个人养老金客户群体的核心要求。 从当前的产品情况来看,银行养老金金融产品的绩效比较基准的设定高于5%,但尚未进行市场测试。 银行财富管理子公司除了在固定收益资产中的优势外,还需要提高其股票资产和长期资产分配能力,并改善其投资研究系统和专业团队。
第三个是整合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创建一个一站式个人养老金金融服务供应平台。 跟上政策的速度,促进产品设计调整,帐户管理计划和业务发展进度,为渠道优势提供全面发挥,启动个人养老金产品组合,具有不同的风险和回报水平,并逐步整合银行,保险,保险,围绕个人养老金的资金等,需要金融产品,甚至需要诸如养老金和医疗服务等综合服务,创建一个一站式个人养老金金融服务供应平台。
(4)基金领域
首先,全面发挥投资管理能力和投资咨询的优势,提高全面的投资咨询服务能力,并转变为买方端投资咨询角色。 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证券和基金公司帮助客户选择适当的基金产品,以确保资金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有效维护和增加价值,并努力获得合理的回报,高于平均收益基金市场。 此外,证券和基金公司帮助客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投资目标的多样化,并避免了极端的资金在极端市场条件下仅持有个人资金。
第二个是加强基金产品的长期保护属性。 根据不同时期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的不同风险偏好,提供了各种产品解决方案,以吸引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并具有相对较高的投资回报。 例如,就产品创新而言,我们可以探索养老金ETF产品的开发。 与个人股票投资相比,养老金ETF(交易开放式指数基金)投资于养老金行业的一篮子股票。 通过养老基金投资于养老金行业,有利于根据扩大养老金行业的融资,为个别养老金客户提供中等和长期的高产风险投资。 同时,鉴于ETF跟踪的市场指数的内生增长,它为养老金ETF投资者提供了可靠的收入保证,并且可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集团对资产收入稳定的需求; 在扩大规模的方面,我们应该根据该国的经验向美国和其他人学习,我们大力开发养老金目标基金,并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与生命周期特征相匹配的基金产品。
第三,具有领先的资产管理能力的证券公司和资金公司可以依靠个人退休金作为客户获取产品财经日历,或利用现有客户的个人养老金需求。 考虑到当前个人养老金的投资限额相对较低,人均限额为12,000元养老金基金,因此通常很难满足中等净值和高净值客户的分配需求,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提高客户对投资咨询的认识,并促进基于方案,沉浸式和体验式服务。 根据个人退休金,我们将通过领先的资产管理能力来提高客户的回购费率,满足客户的资产分配需求,并提高管理资产的规模。
(5)保险,银行和资金的协作互动水平
在个人退休金的框架内,我们将积极探索保险,银行,证券和资金等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共同推广产品和服务创新。
首先,协作促进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开发。 利用业务领域的各种金融机构的专业知识,共享资源并补充产品设计中的优势,并尝试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发养老金金融产品组合,以满足更多用户的财务需求并提供提供更多水平的财务需求并提供具有不同风险水平的资产管理解决方案的不同年龄的消费者。
第二个是协调促进个人养老金的促进和市场培养。 结合“宣传大纲”的要求以及各种金融机构的实际条件,以解释政策并准确掌握政策的关键点。 通过各种在线和离线方法加强宣传,以增强对个人养老金政策的认识,并指导居民积极参与。 此外,我们将改善各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平台,促进经理投资管理能力和标准化的运营水平,增强投资者的保护,并有效地确保养老金投资运营的安全和标准化。
第三个是协作促进高级护理产品和高级护理服务的整合。 保险,银行,证券和基金机构应加强养老金融资领域的战略合作,有机地结合保险的服务优势,银行的渠道优势以及资金的投资优势,深入探索客户群体的实际需求服务,并根据个人养老金产品进行市场研究和规模计算和产品开发,旨在扩大资产管理和养老金安全服务。